發表時間: 2023-07-07 │ 點擊數:
2023年粗鋼產量平控再度成為影響鋼鐵行業的重要政策。作為行政性的平控政策,它一定程度上能改變黑色產業鏈上不同商品的供需,既能制約鋼材的供應,又能控制原料的需求。同時,平控政策的實施節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鋼鐵行業的供需和利潤分配。此外,今年鋼材凈出口量大增,基本對沖了國內鋼材消費的下滑,成為鋼材庫存持續去化的重要原因。下半年重點關注粗鋼產量平控政策、鋼材出口情況,一旦出現嚴格的行業政策,鋼材有望出現供需錯配,從而帶來行業利潤擴張的機會,而原料鐵礦和雙焦需求更多取決于廢鋼供應回升的情況,需密切跟蹤廢鋼日度到貨數據。
核心觀點
市場分析
2023年4月中旬,財新網報道稱2023年粗鋼產量調控政策定調為平控,即在2022年10.18億噸基礎上不增不減。下半年再根據實施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總量控制。具體政策尚需等待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文件。
回顧2021年,工信部多次提出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要實現同比下降,最終順利完成該項任務。上半年,鋼材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行業利潤一度超過1000元/噸,鋼鐵企業積極生產,粗鋼產量不減反增。下半年,伴隨著國家保供穩價及房地產市場下滑,全國粗鋼產量壓減政策同步落實,鋼材價格高位回落,粗鋼產量大幅下降,行政性壓產給予鋼鐵行業較為豐厚的利潤。
2023年粗鋼產量平控再度成為影響鋼鐵行業的重要政策。作為行政性的平控政策,它一定程度上能改變黑色產業鏈上不同商品的供需,既能制約鋼材的供應,又能控制原料的需求。同時,平控政策的實施節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鋼鐵行業的供需和利潤分配。
從鋼材供應角度,2023年1-5月全國粗鋼產量增加961萬噸,要達成全年粗鋼產量平控的要求,需要2023年6-12月全國粗鋼產量減少961萬噸。華泰期貨研究院按照粗鋼產量平控進行測算,2023年6-12月粗鋼需求高于去年同期,鋼材總庫存呈現逐步降低趨勢,到2023年12月份鋼材總庫存降低到1526萬噸。粗鋼12月當月供需缺口達到1000萬噸。
從原料需求角度,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增加961萬噸,由于廢鋼供應減少(-1700萬噸,同比降14%),短流程粗鋼產量下降明顯,而長流程粗鋼產量增加,鐵水產量貢獻較大(+882萬噸,同比增2.5%),從而支撐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在平控政策下,6-12月份,粗鋼產量需要下降961萬噸,而粗鋼產量的減少勢必降低原料需求。這也涉及到廢鋼供應能否回升的問題,如果廢鋼供應得以補充,那么生鐵產量可以適度降低,則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就隨之減少。反之,廢鋼供應無法提升,生鐵仍然可以正常生產,則類似1-5月份的情形,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得以繼續維持。
平控政策出臺的時間節點以及落實情況對于黑色商品供需也產生較大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計平控政策出臺時間為7月份,雖未明確具體時間,但今年壓產時間線仍可參照2021年。若進一步延期,則對當前黑色商品供需影響小,對遠端供需影響大。本次平控預計將由中央下發至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告知企業,企業根據自身利潤和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壓產減產。實際落實情況取決于政策的嚴格程度。若政府非常嚴格地落實平控政策,則隨著鋼材供應的減少,鋼廠利潤有望繼續擴大。反之,僅靠鋼廠自主限產,則鋼廠利潤將處于微利狀態。
除了粗鋼平控政策之外,今年鋼材進出口對國內鋼材供需的調節作用也不容忽視。據海關數據,2023年1-5月鋼材累計出口量為3637萬噸,同比增1046萬噸,增幅為40.4%。1-5月折粗鋼凈出口為3550萬噸,同比增1634萬噸,增幅為85.2%。這也是1-5月國內鋼材消費不佳,而鋼材庫存卻持續去化的重要原因。隨著4月份全球鋼價再次走低,海外鋼材需求出現一定程度下滑,海外買家觀望情緒較濃,國內多家鋼廠出口接單呈現不同程度地下滑,熱卷內外價差也有收縮跡象,SMM周度鋼材出口同步指標也有所回落,預計6月份鋼材出口量將小幅回落,回落幅度需進一步跟蹤鋼材內外價差及SMM的周度鋼材出口同步指標。
后續重點關注粗鋼產量平控政策、鋼材出口情況,一旦出現嚴格的行業政策,鋼材有望出現供需錯配,從而帶來行業利潤擴張的機會,而原料鐵礦和雙焦需求更多取決于廢鋼供應回升的情況,需密切跟蹤廢鋼日度到貨數據。
策略
粗鋼產量平控的背景下,鋼材有望出現供需錯配,關注行業利潤擴張的機會。
風險
全球經濟形勢,粗鋼平控政策及實施,粗鋼表需變化、鋼材出口、鋼材內外價差、廢鋼到貨等。
報告全文
前言
鋼鐵行業是我國經濟重要的支柱型產業,不僅得到國家政策的重點扶持,同時也受到國家政策的強力調控。自2013年以來,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力圖化解過剩產能。201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2017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的意見》。
隨著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的順利淘汰,國家著手推進鋼鐵企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2021年我國提出 “雙碳”目標,此前工信部多次提出全年粗鋼產量實現同比下降,明確鋼鐵行業是2021年降低碳排放的重點行業;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2022年8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
2021年工信部提出全年粗鋼產量實現同比下降,并得到落實。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10.32億噸,同比減少3200萬噸,降幅3%。2022年,全國粗鋼供需雙弱,產量繼續下降至10.13億噸,同比減少1979萬噸,降幅1.9%
2023年4月中旬,財新網報道稱2023年粗鋼產量調控政策定調為平控,即在2022年10.18億噸基礎上不增不減。下半年再根據實施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總量控制。具體政策尚需等待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文件。這是今年官媒首次公開確認粗鋼產量調控政策,作為行政性的平控政策,它一定程度上能改變黑色產業鏈上不同商品的供需,既制約了鋼材的供應,又控制了原料的需求。同時,平控政策的實施節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鋼鐵行業的供需和利潤分配。
一、2021年粗鋼產量壓減政策回顧
回顧2021年,工信部多次提出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要實現同比下降,最終順利完成該項任務。2021年上半年,全球貨幣寬松,經濟快速恢復,原材料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鋼材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行業利潤一度超過1000元/噸,鋼鐵企業積極生產,僅3月份唐山地區執行常態化限產,使得粗鋼產量不減反增,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1-6月,全國粗鋼產量5.6億噸,同比增加5669萬噸,增幅達11%。
下半年,伴隨著國家保供穩價及房地產市場下滑,全國粗鋼產量壓減政策同步落實,鋼材價格高位回落,但行政性壓產仍給予鋼鐵行業較為豐厚的利潤。同時,全國煤炭供應緊張加劇,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多省市地區執行能耗雙控政策,限電限產使得電爐企業開工率大幅下降,粗鋼產量壓減的進程加速。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7-12月,全國粗鋼產量4.7億噸,同比下降8745萬噸,降幅達16%。正是下半年的嚴格減產,使得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目標達成,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10.32億噸,同比減少3200萬噸,降幅3%
二、平控政策改變了產業鏈相關商品的供需
2023年粗鋼產量平控再度成為影響鋼鐵行業的重要政策,4月中旬,財新網報道稱2023年粗鋼產量調控政策定調為平控,即在2022年10.18億噸基礎上不增不減。下半年再根據實施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總量控制。具體政策尚需等待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文件。
作為行政性的平控政策,它一定程度上能改變黑色產業鏈上不同商品的供需,既能制約鋼材的供應,又能控制原料的需求。目前雖未明確具體時間,但今年壓產時間線仍可參照2021年。
從鋼材供應角度,2023年1-5月全國粗鋼產量增加961萬噸,要達成全年粗鋼產量平控的要求,需要2023年6-12月全國粗鋼產量減少961萬噸。據統計局數據,2023年1-5月全國粗鋼產量4.4億噸,同比增加961萬噸,增幅2.2%,1-5月日均粗鋼產量294萬噸,日均同比增加6萬噸。若按照全年粗鋼產量平控計算,假設6月份產量為8640萬噸,同比減少433萬噸,根據新聞報道,全年粗鋼產量按年度平控測算,則7-12月份全國粗鋼產量需要減少528萬噸,日均粗鋼產量降至262萬噸。
鋼材供需平衡推演,華泰期貨研究院按照粗鋼產量平控進行測算,2023年6-12月粗鋼需求高于去年同期,鋼材總庫存呈現逐步降低趨勢,到2023年12月份鋼材總庫存降低到1526萬噸。粗鋼12月當月供需缺口達到1000萬噸。
目前鋼材利潤基本處于小幅盈利狀態,其中長短流程略有分化,長流程鋼廠略有盈利,短流程鋼廠小幅虧損,造成這種狀態的直接原因是此前雙焦跌幅大于鋼材,讓利給長流程鋼廠,而短流程廢鋼供應不足,廢鋼跌幅小于鋼材,導致短流程鋼廠仍處于小幅虧損狀態。產量平控政策下,廢鋼全年維持增量,鐵礦石和焦炭供需下半年將出現逆轉。目前唐山地區螺紋和熱卷即期毛利潤月度略有回升,小幅低于六年平均水平。唐山地區螺紋和熱卷即期毛利潤6月平均分別為247元/噸和229元/噸。
目前粗鋼產量已有所下降,鋼廠端獲得一定利潤。隨著粗鋼產能平控政策的實施,原料端供應逐步偏寬松,價格進一步下移。根據華泰研究院測算,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東地區螺紋和熱卷成本有降低趨勢,按照6月21日計算華東螺紋和熱卷2023年12月成本分別為3473元/噸和3455元/噸。在粗鋼產量平控,出現供需錯配的背景下,假設成材端利潤可以擴展到1000元/噸,則螺紋和熱卷價格分別為4473元/噸和4455元/噸。
從原料需求角度,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增加961萬噸,由于廢鋼供應減少(-1700萬噸,同比降14%),短流程粗鋼產量下降明顯,而長流程粗鋼產量增加,鐵水產量貢獻較大(+882萬噸,同比增2.5%),從而支撐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在平控政策下,6-12月份,粗鋼產量需要下降961萬噸,而粗鋼產量的減少勢必降低原料需求。這也涉及到廢鋼供應能否回升的問題,如果廢鋼供應得以補充,那么生鐵產量可以適度降低,則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就隨之減少。反之,廢鋼供應無法提升,生鐵仍然可以正常生產,則類似1-5月份的情形,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得以繼續維持。
假設6-12月廢鋼供應增加3000萬噸,即全年廢鋼供給增加1660萬噸,同比增6.4%,我們得到以下推演:
√6-12月,國內生鐵產量下降1350萬噸,全年累計下降468萬噸,同比降0.5%;
√6-12月,鐵礦消費下降2000萬噸,全年累計下降510萬噸,同比降0.4%;
√6-12月,焦炭消費下降544萬噸,全年累計下降276萬噸,同比降0.7%;
√6-12月,焦煤消費下降486萬噸,全年累計微增16萬噸,同比基本持平;
三、平控政策的節奏對黑色商品供需及利潤的影響
平控政策出臺的時間節點以及落實情況對于黑色商品供需也產生較大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計平控政策出臺時間為7月份,目前雖未明確具體時間,但今年壓產時間線仍可參照2021年。若進一步延期,則對當前黑色商品供需影響小,對遠端供需影響大。本次平控預計將由中央下發至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告知企業,企業根據自身利潤和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壓產減產。
實際落實情況取決于政策的嚴格程度。情況一:若政府非常嚴格地落實平控政策,第一步,國營鋼廠將嚴格執行,這一部分鋼材產量快速下降,原料需求跟隨下滑,鋼廠利潤將快速提升,從而民營鋼廠在利潤擴大情況下將繼續生產,甚至加大生產量,原料需求增加,進而彌補國營鋼材產量的減少,達到整體鋼材產量持平的狀況,極端情況下,甚至不排除整體鋼材產量不降反增的情況。第二步,鋼材產量的增加將會倒逼政府加大對民營鋼廠生產的限制,從而降低整體鋼材產量,達到全年鋼材產量同比持平的目的,此時原料需求才真正受到壓制。同時,隨著鋼材供應的減少,鋼廠利潤有望繼續擴大。
情況二:若政府不嚴格落實平控政策,僅靠鋼廠自主限產,則鋼廠將根據利潤自主生產,現有利潤情況下,長流程鋼廠將繼續生產,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得到支撐,而短流程由于虧損及廢鋼供應的問題,無法快速釋放,從而形成類似1-5月份的長流程產量增,短流程產量降,整體產量微增的情況。一旦廢鋼供應回升之后,整體鋼材產量高于需求,形成累庫后,則鋼材價格將回落,進而壓制鋼材供應,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在此過程中,鋼廠利潤處于微利狀態,且長短流程利潤分化,長流程鋼廠略有盈利,短流程鋼廠小幅虧損。
四、國際貿易對供需的調節作用
除了粗鋼平控政策之外,今年鋼材進出口對國內鋼材供需的調節作用也不容忽視。2023年初,盡管海外持續陷入需求衰退預期,但海外鋼價持續上行,實質性衰退并未來臨,國內多家鋼廠表示國內出口價格優勢較為明顯。同時,從內外價差來看,1-4月熱卷內外價差持續擴大,出口利潤明顯高于內銷,使得海外訂單大幅增加,鋼材出口數量的持續走高。由于海外出口訂單反應到出口數據上存在一定時滯,5月份鋼材出口數據仍持續創下新高。
據海關數據,2023年1-5月鋼材累計出口量為3637萬噸,同比增1046萬噸,增幅為40.4%,1-5月鋼材累計進口量為312萬噸,同比降186萬噸,降幅為37.3%。因此,1-5月鋼材累計凈出口為3325萬噸,折粗鋼凈出口為3550萬噸,同比增1634萬噸,增幅為85.2%。這也是1-5月國內鋼材消費不佳,而鋼材庫存卻持續去化的重要原因。
但是,隨著4月份全球鋼價再次走低,海外鋼材需求出現一定程度下滑,海外買家觀望情緒較濃,國內多家鋼廠出口接單呈現不同程度地下滑,熱卷內外價差也有收縮跡象,SMM周度鋼材出口同步指標也有所回落,預計6月份鋼材出口量將小幅回落,回落幅度需進一步跟蹤鋼材內外價差及SMM的周度鋼材出口同步指標。
五、結論與機會
2023年4月中旬,財新網報道稱2023年粗鋼產量調控政策定調為平控,即在2022年10.18億噸基礎上不增不減。下半年再根據實施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總量控制。具體政策尚需等待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文件。
回顧2021年,工信部多次提出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要實現同比下降,最終順利完成該項任務。上半年,鋼材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行業利潤一度超過1000元/噸,鋼鐵企業積極生產,粗鋼產量不減反增。下半年,伴隨著國家保供穩價及房地產市場下滑,全國粗鋼產量壓減政策同步落實,鋼材價格高位回落,粗鋼產量大幅下降,行政性壓產給予鋼鐵行業較為豐厚的利潤。
2023年粗鋼產量平控再度成為影響鋼鐵行業的重要政策。作為行政性的平控政策,它一定程度上能改變黑色產業鏈上不同商品的供需,既能制約鋼材的供應,又能控制原料的需求。同時,平控政策的實施節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鋼鐵行業的供需和利潤分配。
從鋼材供應角度,2023年1-5月全國粗鋼產量增加961萬噸,要達成全年粗鋼產量平控的要求,需要2023年6-12月全國粗鋼產量減少961萬噸。華泰期貨研究院按照粗鋼產量平控進行測算,2023年6-12月粗鋼需求高于去年同期,鋼材總庫存呈現逐步降低趨勢,到2023年12月份鋼材總庫存降低到1526萬噸。粗鋼12月當月供需缺口達到1000萬噸。
從原料需求角度,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增加961萬噸,由于廢鋼供應減少(-1700萬噸,同比降14%),短流程粗鋼產量下降明顯,而長流程粗鋼產量增加,鐵水產量貢獻較大(+882萬噸,同比增2.5%),從而支撐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在平控政策下,6-12月份,粗鋼產量需要下降961萬噸,而粗鋼產量的減少勢必降低原料需求。這也涉及到廢鋼供應能否回升的問題,如果廢鋼供應得以補充,那么生鐵產量可以適度降低,則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就隨之減少。反之,廢鋼供應無法提升,生鐵仍然可以正常生產,則類似1-5月份的情形,原料鐵礦和雙焦的需求得以繼續維持。
平控政策出臺的時間節點以及落實情況對于黑色商品供需也產生較大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計平控政策出臺時間為7月份,雖未明確具體時間,但今年壓產時間線仍可參照2021年。若進一步延期,則對當前黑色商品供需影響小,對遠端供需影響大。本次平控預計將由中央下發至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告知企業,企業根據自身利潤和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壓產減產。實際落實情況取決于政策的嚴格程度。若政府非常嚴格地落實平控政策,則隨著鋼材供應的減少,鋼廠利潤有望繼續擴大。反之,僅靠鋼廠自主限產,則鋼廠利潤將處于微利狀態。
除了粗鋼平控政策之外,今年鋼材進出口對國內鋼材供需的調節作用也不容忽視。據海關數據,2023年1-5月鋼材累計出口量為3637萬噸,同比增1046萬噸,增幅為40.4%。1-5月折粗鋼凈出口為3550萬噸,同比增1634萬噸,增幅為85.2%。這也是1-5月國內鋼材消費不佳,而鋼材庫存卻持續去化的重要原因。隨著4月份全球鋼價再次走低,海外鋼材需求出現一定程度下滑,海外買家觀望情緒較濃,國內多家鋼廠出口接單呈現不同程度地下滑,熱卷內外價差也有收縮跡象,SMM周度鋼材出口同步指標也有所回落,預計6月份鋼材出口量將小幅回落,回落幅度需進一步跟蹤鋼材內外價差及SMM的周度鋼材出口同步指標。
后續重點關注粗鋼產量平控政策、鋼材出口情況,一旦出現嚴格的行業政策,鋼材有望出現供需錯配,從而帶來行業利潤擴張的機會,而原料鐵礦和雙焦需求更多取決于廢鋼供應回升的情況,需密切跟蹤廢鋼日度到貨數據。
(文章來源:找鋼網)